setTimeout(()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ynamic-text').innerHTML = '5G建设拉动高频信号线市场,头部厂商订单爆满

随着全球5G网络建设进入加速期,中国作为5G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者之一,正持续加大基站部署和网络覆盖力度。在此背景下,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关键组成部分的高频信号线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急剧攀升,行业头部企业订单量持续走高,部分厂商甚至出现产能紧张、交货周期延长的情况。

高频信号线是5G通信系统中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重要载体,主要用于连接基站天线与射频单元(RRU)、基站主设备与分布式单元(DU)等关键模块。相较于4G时代,5G采用更高频段(如3.5GHz、4.9GHz及毫米波频段),对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低损耗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对高频信号线的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更严苛的标准。

近年来,国内三大运营商持续推进5G网络广域覆盖和深度优化。2023年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120万个,累计开通数量突破320万座,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根据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全国5G基站总数将超过600万站。大规模基站建设直接带动了高频信号线需求的增长。据赛迪顾问统计,2023年中国高频信号线市场规模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38.6%,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

在市场需求驱动下,国内主要高频信号线制造商迎来业绩拐点。以亨鑫科技、通鼎互联、中利集团、金信诺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产能布局,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多家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高频信号线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50%,订单能见度已排至2024年下半年。

亨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自2022年起加大对高频同轴电缆和半柔射频线的研发投入,目前已具备满足Sub-6GHz频段应用的全系列产品能力。2023年其5G配套信号线出货量同比增长近七成,客户涵盖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等主流设备商。目前生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正计划扩建江苏生产基地以提升产能。

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供应也呈现紧张态势。高频信号线的核心材料包括发泡聚乙烯(Foam PE)、低损耗绝缘层、镀银铜导体及特种屏蔽层,其中部分高端材料仍依赖进口。随着订单激增,部分厂商反映原材料采购周期由原来的4-6周延长至8-10周,尤其是适用于毫米波频段的超低损耗介质材料供应趋紧。

为应对市场变化,国内企业加快技术替代和供应链本土化进程。中航光电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高频连接器与信号线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显著提升系统集成效率;长飞光纤则推出新型低介电常数材料,应用于5G基站内部高速互连场景,获得多家设备厂商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宏基站外,5G室内分布系统(DAS)、小基站(Small Cell)和铁路、轨道交通等专网建设也成为高频信号线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地铁、机场、大型场馆等复杂电磁环境中,高性能信号线对保障通信质量至关重要。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室分系统用高频线缆采购规模同比增长45%,成为仅次于宏站的第二大应用领域。

此外,海外市场拓展也为国内厂商带来增量空间。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通信设备及配套产品出口持续扩大。金信诺披露,其东南亚、中东及南美地区订单量在2023年同比增长超60%,多国正在启动5G商用部署,对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信号线产品需求旺盛。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挑战。一方面,价格竞争加剧压缩利润空间,部分中小厂商通过降低材料标准降低成本,影响整体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未来6G研发已启动,太赫兹通信对信号传输介质提出全新要求,企业需提前布局下一代材料与结构设计。

总体来看,5G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为高频信号线产业提供了强劲动能。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多重因素驱动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正在构建更加稳固的市场地位,有望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未来两年,随着5G-A(5G Advanced)商用试点展开,高频信号线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成为通信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