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料FILES

2芯高柔线研发中的导体绞合工艺关键技术解析

2芯高柔线研发中的导体绞合工艺关键技术解析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和智能设备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柔性电缆作为连接各类运动部件的关键传输载体,其性能要求日益严苛。其中,2芯高柔线因其结构简洁、传输效率高、布线灵活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化机械臂、CNC设备及移动设备中。而在其研发过程中,导体的绞合工艺作为影响电缆柔韧性、弯曲寿命和信号传输稳定性的核心环节,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

一、导体材料与结构设计

2芯高柔线导体通常采用高纯度无氧铜(OFC)作为基础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延展性。为提升柔韧性,导体多采用多股细丝绞合结构,单丝直径通常控制在0.08~0.12mm之间,股数可达数百根。常见的导体结构包括:5类、6类软导体(符合IEC 60228标准),其中6类导体因其更细的单丝和更高的绞合密度,表现出更优越的弯曲性能。

二、绞合节距与绞合角控制

绞合节距(Lay Length)是影响导体柔韧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参数之一。节距过小会增加绞合密度,提升机械强度,但同时会降低柔性和弯曲寿命;节距过大则可能导致导体松散,影响电缆整体结构。对于2芯高柔线,推荐绞合节距控制在10~15倍导体外径范围内。

绞合角(Lay Angle)一般控制在30°~45°之间,确保导体在受力弯曲时各单丝受力均匀,减少疲劳断裂风险。通过精确控制绞合角与节距的匹配关系,可显著提升导体的抗弯折性能。

三、退火工艺优化

为消除绞合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升导体延展性,通常在绞合后进行连续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控制在300~400℃之间,时间控制在10~20秒,可有效恢复铜丝的柔软性,使导体延伸率提升至30%以上,显著增强电缆的弯曲寿命。

四、绞合方向与排列方式

绞合方向分为左向(S向)与右向(Z向),合理选择绞合方向有助于提升电缆的整体平衡性。通常采用“同心绞合”或“束绞”方式,保证各层绞合丝之间无滑移,结构紧密。对于2芯结构,还需考虑两芯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绞距匹配,以避免信号干扰和结构失衡。

五、性能测试与验证指标

高柔线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弯曲寿命(通常要求≥1000万次)、导体电阻(≤0.018Ω/m)、最小弯曲半径(通常为电缆外径的7.5倍)、耐温等级(-40℃~+120℃)、耐油耐腐蚀性等。通过高频弯曲试验机、导通测试仪、热老化箱等设备进行系统验证,确保产品满足工业现场严苛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

深扬明公司简介:深扬明公司作为拥有20年行业经验的源头工厂,专注于工业连接线、端子线、排针、排母、编码线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公司具备强大的OEM/ODM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免费样品定制服务,广泛服务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新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柔性、高可靠性的一站式线缆解决方案。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电话 13632684290 邮箱 fanxiaoju@symdz.com 办公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沙井村万安路长兴高新技术产业园5号楼2楼

阿里店

公众号

抖音号

Copyright © 2025 深扬明电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03819号-2 XML地图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13632684290 13825216290 13603024766

业务电话:13632684290
商务合作:13825216290